简介:本文只讨论单一功能的优化,即使用该功能时,用户的目的已经相对明确,功能满足的用户需求相对单一。对于有多种功能入口集合的页面,更多考虑的是页面定位、以及各功能间如何进行平衡的问题。之后会有单独的文章讨论 ...
可优化点及解决方案“将自己一秒钟变成傻瓜来贴近用户”的说法,可以这么理解:用户,就是从他看到的东西里面,点了感兴趣的那个而已。 从这句话出发,能找到两个关键点:“看到的”和“感兴趣的”。我们要做的,就是让用户更多看到这个功能,以及让功能提供的内容更符合用户的兴趣点。 在达成上述目的的过程中,还需要通过合理的交互设计,来减少用户使用过程中的阻碍;以及必要时,通过利诱来刺激用户。 方法一:让用户更多的看到(1)增加功能曝光 在互联网的世界里,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定律是不管用的,“流量为王”却是最大的真理。所以,努力让用户看到这个功能,去确认这个功能是否已经覆盖了所有的使用场景,去确认它是否还能获得更高的曝光。 再没有访问的功能,曝光量上去,数据总会高点的。 (2)让功能更显眼 买东西的时候,如果一堆商品哗啦一下扔到你面前,你一定会挑花眼。 功能也一样。当一堆功能入口,都挤在一个页面上时,用户的注意力是分散的。而用户无法很快理解页面、找到重点时,就会更容易流失。 1)功能引导 蒙版、气泡、标签、红点……都是让用户聚焦注意力的方式。但需要注意不要滥用,全是重点就等于没有重点。要在合适的时刻,提示合适的用户,合适的事情。比如:当需要优化的功能,其内容的更新频率较低、但是和用户相关度很高,那么更新提示就是必不可少的点。 2)调整入口页面的布局 最好的引导,是没有引导。 页面布局本身,就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。好的布局,应该一目了然,减少用户的理解成本。 方法二:找到用户“感兴趣”的点,帮助用户做决策(1)突出差异点 我们做决策时,通常不会一上来就考虑所有的因素。总有一个当下最关注的点冒出来,从这个点出发,再去匹配其他的因素。所以,都是购物网站,你会在想要当日送达的时候,选择京东;想找便宜货的时候,选择淘宝;想看书的时候,去亚马逊or当当…… 产品内的功能也是一样。当有多个不同的功能,可以实现同样的目的时,就需要制造差异,突出功能特点。让用户脑中冒出第一个念头后,立刻能联想到对应的功能。 例:排行榜的功能意义在于数据、以及内容之间的竞争性。所以,数据和名次变动的展现,能更容易地突出功能的特点。 (2)个性化 找到功能和用户个体之间的联系,投其所好。 无论任何时候,展示用户最关心的内容都是很重要的。我们需要做的是,确认功能是否根据不同的用户,做了不同的处理。 下面列出几个常见的用户切片:
方法三:减少阻碍(1)流程优化 产品内,用户的每一步操作,都意味着一次流失。所以,使用流程上的优化至关重要。 分析用户在使用功能的时候,是如何操作的? 1)操作合并 有些操作是可以直接合并的;有些操作,则要给用户留下选择,提供合并的方式,也保留拆分的步骤;有些操作,即使合并后可以简化流程,但也不能合并。
2)减少键盘输入 和点击操作相比,键盘输入的门槛要高很多。所以有可能涉及信息输入的场景,都要尽量去猜测用户状态,提供选项来降低输入内容所带来的阻碍感。 例:用户购买时余额不足,此时去充值,如果用户打算自定义金额,补足金额不够的部分是第一选择,可以提前填好数值减少用户操作。 在用户陷入困难时提供帮助,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者专业性强的功能、业务,用户在处理过程中,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的。 要善于发现用户的困难,并且采用主动的方式去告知、解决;而不是寄希望于埋藏在角落里面的“帮助中心”、“在线客服”。
(2)考虑用户心情 每个应用中,都是有一些功能是能够提供愉悦感的。当我们希望用户做一些“向我们提供帮助但是没有获得收益”的事情,比如应用打分、填写调查问卷、参加用户访谈…… 这些功能放置在较为愉悦的场景中时,能让当时的愉悦感去冲淡“没好处”或者“好麻烦”的感觉,提高功能数据。 方法四:利诱无论何时,利诱都是最有效的方式。毕竟,有钱能使鬼推磨。 此类方法需要考虑的点包括:
之所以将这个方法放到最后,是因为觉得对于某个功能的数据优化来说,这的确是下下策。 作为产品经理,还是应该更多考虑提供产品价值留住用户,而不是用钱留住用户。烧钱无法烧出用户价值,因为钱改变的行为,也会因为没钱而改变回去。如果没办法提供长线利益,短时刺激就像回光返照,繁荣之后迎来的将会是彻底死亡。 具体优化点确认从上述几个角度分析功能之后,应该已经有了基本的优化方向。但这些方向,哪些有用哪些没用,还要做进一步确认。 通常使用的手段有两种:数据分析、用户调研、竞品分析。 手段一:数据表现从数据角度分析一个功能的使用流程,可以明确看出每一步的转化率情况。这中间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数据表现,或者发现某一步转化率过低。 对这些问题点能够起到正面作用的优化方向,就是我们要寻找的。 手段二:用户调研调查问卷或者用户访谈都是可用的手段。 (1)调查问卷 需要注意的是,要为用户提供选择,尽量少的采用开放性问题,开放性问题能获得的有效信息量是很低的。 试想这样一道题:“你觉得XX功能让你不爽的点在哪儿?”大部分用户的回答会是:“不好用”。而即使有用户提及了具体哪里不好用,从他们五花八门的表述方式中分析出有用的点,依旧是个大工程。 所以建议对功能做初步分析后,将可能的优化方向、其他问题点都提炼成选项,让用户做选择。 当然,实在没有头绪,通过开放问题集思广益也不失为好方法。 (2)用户访谈 需要注意的是,让用户描述自己的使用方式和困惑,不要提供选择。 用户访谈就是一个超长的调查问卷,因为在问题数量不受限,所以能通过追加开放问题的方式来核实用户回答中的细节。这种方式能够避免选项对用户造成的倾向性诱导,但同时也会有样本不足、资源耗费较高的问题。 手段三:竞品分析
会抄的人,看到的是,这个功能是否适合所在的应用。适合的话,为什么是这样的;不适合的话,又为什么不适合;如果我的应用做类似功能,会有效吗,契合点在哪儿。 优化后验证功能改版后的数据对比是最基本的产品工作,就不多说。 一个小的细节点在于,最好确认下,在功能优化的前一个版本,相关功能的埋点是完善的,以免出现历史数据不全,无法对比的情况。 本文由 @ 谭喵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。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 题图来自PEXELS,基于CC0协议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巅云官方发声,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,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,邮箱2522407257@qq.com。更多相关资讯,请到巅云www.rzxsoft.cn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巅云建站www.rzxsoft.cn。 |
